一、兵器

1. 戈

  • 商周时期兵器中最常见的一种
  • 古称勾兵,是用以钩杀的兵器

结构

  • 戈头
    • 援:长条形锋刃部分
    • 内:连接援的插入戈柲的部分
    • 胡:靠近柲的下端延长的部分,其上有穿,以用皮索固住于柲上
    • 阑:在援紧贴柲的部分上下的短柱形突出,使戈头牢缚于柲上
  • 柲冒

形制

  • 直内戈
  • 曲内戈
  • 銎内戈
  • 三角援戈
  • 条形短胡戈
  • 圭援戈
  • 短援阔内戈
  • 狭援长胡戈
  • 内刃戈

2. 戟

  • 既可刺杀也可勾啄的具有双重性能的兵器
  • 是车兵,也用于徒兵
  • 两阵对战时,戟兵在执戈者之前
  • 多数戈的柲顶有矛形尖刺装置
  • 少数是戈和刀的合体(仅限于西周)

形制

  • 整体合铸
  • 联体合装
  • 多戈戟

3. 矛、铍

结构

  • 锋刃
    • 前锋
    • 两翼
  • 骹(銎—)

形制

  • 狭叶刃矛
  • 阔叶刃矛
  • 叶刃带系式
  • 长叶刃式
  • 凹口骹式
  • 宽骹狭叶式
  • 细骹甚狭刃矛

有长柲的锋如长剑的兵器。

4. 钺、戚

  • 同一类兵器,大型者是钺,小型者是戚
  • 钺具有权杖一类性质
  • 戚是斧的一种,除了作为刑器以外,还可以当作乐舞时的道具

5. 刀

  • 砍杀敌人的兵器
  • 直到青铜剑的普遍使用,才取代了青铜刀的作用

形制

  • 短柄翘首刀
  • 长柲卷首刀
  • 长柲平刃刀
  • 长柲曲刃刀

6. 剑

  • 古代贵族和战士随身佩戴用以自卫防身进行格斗,可斩可刺的兵器
  • 在春秋战国时代,人们佩剑还有表示等级身份的意思

结构

  • 格(镡)
    • 珥(璏)

形制

  • 早期短剑
  • 薄腊无格圆茎剑
  • 无格斜从扁茎剑
  • 厚格剑
  • 薄格剑

7. 匕首

  • 短剑,近身杀伤武器
  • 有一定重量,可掷

8. 殳

  • 没有锋刃的似丈长兵
  • 带有棘刺的铜箍,箍上有三棱形的矛

9. 弩机

  • 杀伤力较强的远射武器
  • 弩机是木弩的铜制机件,装置于弩的后部
  • 计算弩的强度单位称石,最多使用的是六石,射程约 260 米
  • 强弩可力达十二石

10. 矢镞

  • 箭铤前端的锋刃
  • 在二里头文化遗址中开始出现

结构

  • 前锋
  • 后锋

11. 胄

  • 作战时用以防护头部

二、饪食器

1. 鼎

  • 烹煮肉食
  • 实牲祭祀
  • 燕享

时间

  • 出现:夏代晚期
  • 西周:青铜礼器的主要组成部分
  • 战国中晚期,旧的青铜器形制已没有存在的必要,青铜器绝大多数都转化为生活用具

形制

  • 商代
    • 圆鼎
    • 鬲鼎:上部似鼎,下腹似鬲,但又另有一段较长的锥足或柱足
    • 扁足鼎:特殊功用,和一般列鼎不构成必然的组合;多数为中小型;商代晚期扁足圆鼎多为浅腹
    • 方鼎:成偶数使用
  • 西周
    • 圆鼎
    • 方鼎
    • 异形鼎:在足部增设附件或稍加变形,用以盛放炭火,以便在进餐时持续给食物加温
  • 东周
    • 圆鼎

2. 鬲

  • 煮熟食物
  • 商代晚期以后,袋腹逐渐退化,当为盛粥器

时间

  • 出现:商代早期
  • 流行:西周中期以后;春秋战国之际,多以偶数组合与列鼎同墓陪葬
  • 消失:战国晚期

3. 甗

  • 蒸饭器:上体盛米,成为甑;下为鬲,用以煮水

时间

  • 出现:商代早期
  • 流行: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为数已较多;西周末、春秋初,为绝大多数殉葬铜礼器的墓中必有之物

4. 簋

  • 盛放煮熟的黍、稷、稻、粱等饭食的器具
  • 在祭祀和燕享时以偶数组合与以奇数组合的列鼎配合使用

时间

  • 出现:商代中期
  • 流行:西周时期
  • 消失:春秋中晚期不甚流行,战国时退出青铜礼器的体系

形制

  • 商代
  • 西周
    • 圈足簋
    • 四耳簋
    • 四足簋
    • 方座簋
    • 三足簋
    • 弇口圈足簋
    • 侈口圈足簋
  • 东周

5. 盨

  • 盛放黍、稷、稻、粱等饭食的器具
  • 由弇口圈足簋发展而来
  • 体呈椭方

时间

  • 出现:西周中期后端
  • 流行:西周中晚期
  • 消失:春秋初期

6. 簠

  • 祭祀和燕享时盛放黍、稷、稻、粱等饭食的器具
  • 方形器
  • 盖和器形状相同

时间

  • 出现:西周早期后段
  • 流行:西周末春秋初
  • 消失:战国晚期以后

7. 敦

  • 盛放黍、稷、稻、粱等饭食的器具
  • 盖与器相合成球体或卵圆形体

形制

  • 出现:春秋中期
  • 流行:春秋晚期到战国
  • 消失:秦代以后

8. 豆

  • 盛放腌菜、肉酱等和味品的器皿
  • 礼器的一种,常以偶数组合使用

时间

  • 出现:商代晚期
  • 流行:春秋战国

形制

  • 商和西周
  • 春秋战国
    • 短柄豆
    • 长柄豆
    • 方豆
    • 浅盘豆

9. 铺

  • 啜浆之器
  • 盘边狭而底平,与豆作碗形或钵形有较大区别
  • 圈足甚粗而矮,没有形成豆似的柄

时间

  • 西周中期至春秋时代

10. 盂

  • 大型盛饭器,盛放熟饭
  • 兼可盛水盛冰
  • 体型都比较大

时间

  • 出现:商代晚期前段
  • 流行:西周
  • 春秋时期尚有所见

11. 盆

  • 用途与盂相同,盛食兼可以盛水

时间

  • 流行:春秋时期

12. 会

  • 供膳馐之器
  • 平底有盖,两侧有环耳

时间

  • 出现:春秋时期
  • 沿用到战国时期

13. 鍪

  • 秦人用的一种炊食器

时间

  • 出现:战国时期
  • 沿用到西汉早期

14. 俎

  • 切肉、盛肉的案子
  • 为礼器时,每与鼎豆相连

15. 匕

  • 挹取食物的勺子
  • 常与鼎鬲同出

时间

  • 出现:商代
  • 消失:春秋战国

三、酒器

1. 爵

  • 最早出现的青铜礼器
  • 飨饮酌酒之器

时间

  • 出现:夏代晚期
  • 流行:商代
  • 消失:西周

结构

  • 流:倾酒的流槽

形制

  • 夏代晚期:一般造型原始,也有新颖而精巧的
  • 商代
    • 杯体双柱爵
    • 无柱爵
  • 西周

2. 角

  • 饮酒器
  • 无流而具两翼若尾
  • 出土和传世数量远少于爵

3. 觚

  • 饮酒器
  • 与爵是一组最基本的青铜器,常伴随出土;也有和斝成组合的

时间

  • 出现:商代早期
  • 消失:西周

4. 觯

  • 饮酒之杯

时间

  • 出现:商代晚期
  • 消失:春秋晚期

形制

  • 扁体觯
  • 圆体觯

5. 饮壶

  • 饮酒之杯
  • 方体之形

时间

  • 出现:商代晚期
  • 消失:西周

6. 杯

  • 饮酒器
  • 盛羹器
  • 盛水器

形制

  • 商、西周圆体执杯
  • 无耳杯
  • 东周椭圆杯

7. 斝

  • 盛酒行裸礼之器
  • 兼可温酒

8. 尊

  • 高体的大型或中型的容酒器

形制

  • 有肩大口尊
  • 觚形尊
  • 鸟兽尊
    • 象尊
    • 犀尊
    • 牛尊
    • 羊尊
    • 虎尊
    • 麒麟尊
    • 豕尊
    • 貘尊
    • 驹尊
    • 鸟头兽身尊
    • 鸷尊
    • 枭尊
    • 凫尊
    • 雁尊
    • 凤尊

9. 壶

  • 盛酒
  • 可以视为长颈容器的统称

时间

  • 商至汉代或更晚

形制

  • 商代
    • 瓠形壶
    • 长颈圆体提梁壶
    • 细长颈圆腹壶
    • 扁壶
  • 西周
    • 扁壶
    • 圆壶
    • 长颈椭方壶
  • 春秋
    • 圆壶
    • 方壶
    • 瓠壶
  • 战国
    • 圆壶
    • 方壶
    • 扁壶
    • 瓠壶

10. 卣

  • 盛酒器,专用以盛秬鬯的祭器

形制

  • 商代
    • 扁圆体卣
    • 圆体卣
    • 筒形卣
    • 方形卣
  • 西周
    • 扁圆体卣
    • 筒形卣
    • 圆体卣
    • 鸟兽形卣

11. 方彝

  • 盛酒器
  • 形式单调

时间

  • 出现:商代晚期
  • 消失:西周中期

12. 觥

  • 盛酒器
  • 有圈足和三足、四足鸟兽形之类

时间

  • 出现:商代晚期
  • 沿用至西周早期

13. 罍

  • 大型容酒器

时间

  • 出现:商代晚期
  • 流行时间至春秋中期止

形制

  • 圆体
  • 方体

14. 缶霝

  • 盛酒器
  • 罍有三耳,而缶霝仅有肩上二耳

时间

  • 出现:西周晚期
  • 沿用至春秋

15. 瓮、甂

  • 大口广肩容量甚大容酒或水浆之礼器
  • 存在于商早期至晚期前段
  • 大者为瓮,小者为甂

16. 盉

  • 盛玄酒(水)以调和酒味浓淡

时间

  • 出现:商代早期
  • 流行:商晚期至西周

17. 尊缶

  • 盛酒器
  • 常见于春秋中期

18. 甔

  • 敛口大腹器

19. 㼻

  • 盛酒器
  • 始于春秋
  • 形体宽而扁,有方扁和圆扁两种

20. 钅和

  • 某些容器在一定地区内的通名

21. 枓

  • 挹酒器,本作斗
  • 作小杯而有曲柄,如北斗星之形

22. 勺

  • 取酒浆之器
  • 直柄有小杯

23. 禁

  • 承酒尊的器座

五、盥水器

1. 盘

  • 承水器
  • 商周时期燕享之用,宴前饭后要行沃盥之礼
  • 用匜浇水于手,以盘承接弃水

时间

  • 出现:商代早期
  • 流行:商代晚期
  • 消失:战国以后

2. 匜

  • 盥手注水之器

时间

  • 出现:西周中期后端
  • 流行:西周晚期和春秋时期

3. 鉴

  • 大盆,在铜镜没有盛行的时候,用来盛水照容貌
  • 盛冰
  • 沐浴

时间

  • 出现:春秋中期
  • 流行:春秋晚期和战国时期

4. 汲壶

  • 汲水用具

5. 浴缶

  • 流行:春秋晚期至战国

六、乐器

1. 铙

  • 流行于商代晚期,周初沿用
  • 不能演奏完整的乐曲,而是与其他乐器相配合的节奏性打击乐
  • 退军时用以指示停止击鼓
  • 祭祀和宴乐

2. 钟

  • 西周和东周的青铜打击乐器
  • 斜挂的称之为甬钟;直悬的称之为钮钟
  • 双音钟:共鸣箱为扁突体的钟

结构

  • 舞:共鸣箱的平顶
  • 钲:正背的中上部直的阔条
  • 枚:突出的乳丁
  • 篆:枚的上下间隔
  • 鼓:枚和钲以下的钟面
  • 于:弯曲的下口
  • 铣:尖锐的两侧
  • 甬:悬挂钟题的柄形物
  • 衡:甬的顶端
  • 旋:甬中段突出的部分
  • 干:旋上用以悬挂钟钩的孔
  • 钮:舞面上书里的梁

3. 镈

  • 大型单个打击乐器
  • 形制与钮钟相同,但体型特大
  • 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

4. 钲

  • 体型似铙,而比铙高大和厚重

5. 铎

  • 撞击乐器
  • 体型似铙,但比铙小
  • 用于军旅和田猎
  • 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

6. 铃

  • 中国最早出现的青铜乐器

7. 句鑃

  • 手持的打击乐器,钲的别称
  • 腔体似铙而长
  • 燕享的乐器
  • 盛行于春秋晚期至战国时期

8. 錞于

  • 打击乐器
  • 始于春秋时期,盛行于战国至东汉时期
  • 与鼓相和

9. 鼓

七、杂器

生活用品

    • 一般呈圆形
    • 正面磨砺光洁,背面有钮可以穿系
  1. 带钩
    • 束腰皮带一端的挂钩
    • 春秋战国时期传入中原,沿用到汉代
    • 日常盥洗用具
    • 出现于战国晚期
  2. 耳杯:秦汉时期常用的饮酒器,又称「羽觞」
    • 容酒器
    • 出现于战国时期,流行于汉晋
  3. 燎炉:古人燎炭取暖的用具
  4. 炭箕:燎炉的附属用具,转移火种和添加木炭
  5. 熏炉:汉晋时用以熏香
  6. 熨斗:熨烫衣服的用具
  7. 鐎斗:又称刁斗,汉晋时期的一种炊器
    • 高座灯
    • 行灯
    • 艺术造型灯

车马器

  1. 軎、辖
    • 軎:套在车轴的两端,用于加固轴头
    • 辖:车轴上的销子,插入轴末端的方孔内,以防车轮脱出
    • 成对出现
  2. 毂饰:加固车毂的铜箍圈
  3. 轴饰:加固车轴的承轮部分的构件
  4. 辕首饰:装饰在辕头的铜件
  5. 衡饰:加固车衡的管状构件
  6. 銮铃:插在车衡和马轭上的部件
  7. 踵饰:套接在车辕的后端
  8. 舆饰:加固车厢的铜构件
  9. 衔、镳
    • 衔:横勒在马口中的器具,两端与镳相接
    • 镳:施在马口角的两颊上,有绳索相系
  10. 轭饰:呈人字形,夹于马颈上以便挽车
  11. 当卢:马面额上的饰件
  12. 马冠:马额上的装饰
  13. 铜泡和节约:装饰和连接马络头、辔带的零件

货币

  1. 布币:三晋、东周
  2. 刀币
    • 大刀:齐国
    • 小刀:燕国
  3. 贝币:楚国
  4. 圜钱:秦及以后

度量衡

  1. 尺:长度
  2. 量:容量
  3. 衡:重量
  4. 权:砝码

符及玺印

  1. 玺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