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青铜器(二)
by Ash Norseman
纹饰
兽面纹
以鼻梁为中线,两侧作对称排列,上端第一道是角,角下有目,形象比较具体的兽面纹在目上还有眉,目的两侧有的有耳,多数兽面纹有曲张的爪,两侧有左右展开的体躯或兽尾,少数简略形式的没有兽的体部或尾部。
突出的角型是区别各类兽面纹的主要标志:
- 环柱角型
- 牛角型
- 外卷角型
- 羊角型
- 内卷角型
- 曲折角型
- 龙角型
- 长颈鹿角型
- 虎头型
- 熊头型
- 龙蛇集群型
龙纹
凡是蜿蜒形体躯的动物,都可归之于龙类。
- 爬行龙纹
- 卷体龙纹
- 交体龙纹
- 双体龙纹
- 两头龙纹
凤鸟纹
凤纹除华丽的冠外,它的体躯和尾部也有很多变化。
- 多齿冠凤纹
- 长冠凤纹
- 花冠凤纹
鸟纹中绝大部分的鸟喙是闭合的弯钩形,尾部变化较多。
- 弯角鸟纹
- 长颈鹿角鸟纹
- 尖角鸟纹
- 长喙鸟纹
- 鸾鸟纹
- 鸱枭纹
- 雁纹
各种动物纹
- 虎纹:常以活动形态出现,虎食人形象在当时相当流行
- 牛纹
- 象纹
- 鹿纹
- 兔纹
- 蜗身兽纹:以蜗牛壳作为躯干的动物
- 蛇纹:头部比较宽大,有一双突出的眼睛
- 龟纹:大多装饰在水器上
- 蟾蜍纹:装饰在盛放水浆的器上
- 鱼纹:大多出现在盘上
- 蝉纹
- 长鼻兽纹:象鼻头和龙形体躯的结合
各种兽体变形纹
主体不具备某一些动物的整体形状,只有象征性的兽体残余的变形。
- 鸟兽合体纹
- 兽目交连纹
- 兽体变形纹
- 波曲纹
- 鳞纹
- 蕉叶纹
- 羽翅纹
- 兽体卷曲纹
火纹
太阳的标志,因此它的特征是圆形的。沿边有四到八道旋转的弧线,表示光焰的流动。
几何纹
由几何形的图案组成的有规律的纹饰,纯属形式上的变化和结构上的美感。
在早期作为主要纹饰的机会非常少,只能作为兽面纹、龙纹等主纹的陪衬或地纹使用。只有在这些纹饰衰退的时代,才能大量起用几何纹,各种形式的几何纹才不断出现。
- 连珠纹:青铜器中最早出现的纹饰之一
- 弦纹
- 直条纹
- 横条纹
- 斜条纹
- 云雷纹:用柔和的回旋线条组成的是云纹;有方折角的回旋线条是雷纹
- 百乳雷纹
- 曲折雷纹
- 钩连雷纹
- 三角雷纹
- 菱形雷纹
- 网纹
人物画像
用写实的手法描绘出当时贵族的社会生活和勇猛作战的场面,出现较晚。
- 宴饮画像
- 弋射画像
- 采桑画像
- 狩猎画像
- 徒兵搏斗画像
- 攻城画像
- 水战画像
- 建筑画像
其他
- 人面纹:半人半兽的怪神
- 贝纹
- 綯纹
铭文
产生与发展
- 铭文产生于商代早期。
- 商代中期,铸铭青铜器增多;但一般只有一两字,多者四五字;目的在于标记器主的族氏,识别用途;一般都铸在器物的不显著部位。
- 西周早期,铸铭之器骤然增多,内容丰富多采,是反映当时社会的政治、经济、军事、法制、礼仪情况的重要资料。
- 周人灭商以后,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,尽力加强礼制建设,作器铸铭,本质上也是礼的体现。
- 用以形成奴隶主贵族的权威:把自己的功劳或父辈对王室的贡献,以及周王的锡命铸在青铜礼器上,就等于获得了地位和职务的证件,具有护身符的作用。
- 加强宗法制度:在青铜器铭文和祭祀活动中,追述先祖的功烈,告祭自己的荣誉,都是为了加强自己在其宗族体系中的地位。
- 春秋时期的铭文表现出了较强的随意性,多为联谊婚姻,夸耀祖先之类。
- 战国时期,人们的思想意识发生变化,铭文长篇大作不多,书史性质的更为少见。
格式
徽记
标识器主。
- 简式:仅绘作器者的族徽,或仅记作器者的族名、官名、私名。
- 繁式:除了作器者的称谓以外,还有叙述语,以标明器名、用途、存放地点等。
祭辞
- 简式:仅记被祭对象。
- 繁式:有祭祀者族名、私名、官名、祭祀对象及器名等。
册命
- 册命制度创立于西周初期;格式主要包括时间、地点、受册命者、册命辞、称扬辞、作器、祝愿辞等内容。
- 西周晚期册命格式最为完备,除了上述基本内容外,还有记录王位、授册、宣命、受册,返纳瑾璋于王等部分;在册命辞里又有命官、赏赐、勉励三个内容。
训诰
- 西周铜器铭文中常见的格式之一,春秋战国少见
- 包括时间、地点、受诰者、诰辞、赏赐、作器等部分
记事
- 盛行于西周,数量最多。
- 题材丰富,格式较随便,有纪功、获赏、从征、出使等。
追孝
通过铜器铭文夸耀自己祖先的业绩,以此来行孝道。目的是保持其世家的尊荣地位,永世享受其特权。
约剂
- 治民之约:有关税收、买卖、讼事等内容。
- 治地之约:有关土地的使用、分配和转移等。
这些事情都与个人和家族的财产权利有关,是大事。
古代田地授自国家,受田者必须赋税,故所授的田由于特殊原因而需变动,必须要获得政府的许可,并在官员监督下划定变动的版图和改变税收。凡西周高级贵族换田,都记有执政官员批准,委派有司监督版图封植的改变,手续严格,不是一般交易。
律令
属于约剂的一种,不是个人间的,而是政府的法律条令。
符、节、昭令
非彝器的铸铭。
媵辞
- 媵器:陪嫁品,在西周晚期到春秋时期的诸侯国中特别流行。
- 格式简单,一般有时间、某人为某人作媵器及祝愿辞三部分。
乐律
钟的铭文上记载的乐律名称。有标音铭文和乐律铭文。
物勒工名
- 战国秦汉时期铭文的特点。
- 格式一般包括器主、铸造作坊的职官、工师、工匠,有的还有器物置放低点、容量和重量等。
内容
- 王室的祭典
- 戎事
- 诸侯的分封
- 官制
- 教育制度
- 田猎
- 媵送
书体
商周青铜器铭文的书体,一般称为大篆或称籀书。
按照墨书原本先刻出铭文模型再翻范铸造。
青铜礼器的分期
夏代晚期
公元前 1900 – 前 1600 年
- 出土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第三期
- 有鼎、爵、斝、盉、单翼铃等
- 一般无纹饰
商代早期
公元前 16 世纪 – 前 15 世纪中叶
- 相当于商二里岗文化期
- 器类比较简单,但爵、觚、斝组合的一套酒器已普遍出现
- 鼎、鬲等食器三足,必有一足与一耳成垂直线,在视觉上有不平衡感
- 纹饰主体已是兽面纹
- 极少有铭文
商代中期
公元前 15 世纪中叶 – 前 13 世纪(武丁之前)
- 鼎、鬲三足与两耳对称
- 一般仍保持着不铸铭文的习惯
商代晚期
公元前 13 世纪(武丁) – 前 11 世纪(帝辛)
殷墟时期前段
- 方器在这时大为发展
- 鼎的变化较大
- 新出:方彝、盂
殷墟时期后段
- 铭文有所发展,但长铭文也不过二三十字
- 纹饰最为发达,装饰特点是集群式的,动物形象比较具体,有的甚至有写实感
西周早期
武王至昭王
- 器形和纹饰因袭商人遗风非常明显
- 铸铭方面形成了自己的习尚,大量的长篇青铜器铭文出现,有丰富的政治内容
- 几乎没有新出器形
西周中期
穆王至夷王
- 穆王时代,青铜器各个方面出现了急遽的变化
- 纹饰
- 删繁就简,陆续淘汰了不少西周早期的纹饰
- 兽面纹逐渐衰退
- 产生了一些新的纹饰,如波曲纹之类
- 凤纹是具有特征性的纹饰
- 铭文多有固定的格式,铭辞的形式也已经有一定规范
西周晚期
厉王至幽王
- 无论形制和纹饰都比较简单
- 出现少量新的器形,但整体的变化不大,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
- 铭文颇多长篇巨著
春秋早期
公元前 770 年 – 前 7 世纪上半叶
- 王室和王臣的青铜器急剧减少,诸侯国的青铜器占据主要地位
- 形制承袭西周晚期的体系,而有若干变化
- 纹饰与西周晚期相似,但有微小的变化
- 铭文长篇的甚少
春秋中期
公园前 7 世纪上半叶 – 前 6 世纪上半叶
- 具有早晚期交替的特点
春秋晚期
公元前 6 世纪下半叶 – 前 476 年
- 进入铁器时代
- 青铜铸造业并不由于青铜时代的终结而走向衰疲,反而由于整个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而被注入了新的生命力,在青铜器发展史上形成第二个高峰
- 纹饰种类众多,风格总的倾向是追求精丽细密,以繁耨为美
- 出现了红铜镶的纹饰
战国早期
公元前 476 年 – 前 4 世纪上半叶
- 和春秋晚期共同的特点很多
- 酒器往往有特殊的造型
战国中晚期
约公元前 4 世纪中叶 – 前 221 年
- 由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发展到极盛的阶段,至战国中期以后逐渐出现衰退
- 工艺和艺术的装饰逊于东周的盛期
- 纹饰变化很明显
- 出现了许多嵌金、银、铜以及其他物质的集合变形图案
- 出现刻纹画像
- 素面青铜器大量出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