始祖

喾 [kù]

  • 殷人称夒
  • 在甲骨文,喾被称呼为「学戊」或「喾」。可见,喾即戊。(癸+戊=喾,告=戊+口)
  • 中国历史中的传说人物,为五帝之一,姬姓,名俊,号高辛氏
  • 祖父为玄嚣,是黄帝妃嫘祖的大儿子。父亲为蟜极。帝颛顼是喾的伯父。
  • 帝喾有四妃。正妃有邰氏名姜嫄,生子弃,即后稷,是周朝的始祖。次妃有娀氏名简狄,生子契,是商朝的始祖。次妃陈丰氏名庆都,生子放勋。次妃娵訾氏名常仪,生挚,帝喾死后,挚承喾的帝位,九年后禅让给放勋,也就是帝尧。

商先公

  1. 契 [xiē]
    • 名:契
    • 父:帝喾
    • 唐尧的异母弟,生母为简狄
  2. 昭明
    • 名:昭明
    • 父:契
  3. 相土
    • 名:相土
    • 父:昭明
  4. 昌若
    • 名:昌若
    • 父:相土
  5. 曹圉
    • 名:曹圉;一名粮圉
    • 父:昌若
  6. 冥(? – 夏杼十三年)
    • 名:冥
    • 父:曹圉
    • 《楚辞·天问》载「季」为王亥、王恒之父,而《史记·殷本纪》载「冥」为「振」之父,一般认为「振」即是王亥,王国维等如此理推则认为「季」便是冥,则甲骨文中的「季」便是传世文献中的「冥」。
    • 殷人用「河」以代表黄河,并沿用作黄河的河神,受到殷人重厚的祭祀。杨升南认为「河」即是任夏后氏水官的先公,冥。《国语·鲁语》、《竹书纪年》等记载「冥勤其官而水死」,因为冥治于黄河,死于黄河,所以被祭祀为「高祖河」。江林昌根据《屯南》1116、《合集》1182、《天理》454,记载的河、王亥、上甲的祭祀顺序,推断「河」可能是王亥之父,冥,或更早的一位先公,但该观点仍需更多的材料证明。
  7. 王亥(? – 夏泄十二年)
    • 名:亥;或作垓、振、核、该、冰、王氷、胲
    • 父:冥
    • 有学者认为,《山海经》等古籍中记载测地神话的主角竖亥,与王亥是同一个人物的化身。
    • 商朝建立之后,历任君主为了纪念祖先的功劳,而对于王亥和其侄上甲微的祭祀非常慎重,另外追尊王亥的庙号为高祖。
  8. 王恒
    • 名:王恒;卜辞作王亘
    • 父:冥
    • 兄:王亥
  9. 上甲微
    • 名:微;一名昏微;字上甲
    • 父:王恒
    • 其母在甲日生下上甲微,但目前已无法查到其生日是何时。后来,其母依照在其生日的天干来命名其字为「上甲」。之后,凡是商部族一生下孩子的时候,都依照当天的天干来取孩子的名。
    • 屈原在《天问》中称「上甲微」为「昏微」。按吉城《天问甄微》之说,「昏」并非「昏庸」,而是指上甲乃「昏时」所生。殷人以时、日取名,自干支外,若冥、若昌、若发、若旦皆是,微盖以「昏时」生,故曰「昏微」,省言则曰「微」。
    • 商朝建立之后,历任君主为了纪念祖先的功劳,而对之进行祭典。其中,对上甲微的祭祀特别隆重。武丁在位时,就曾经为上甲微而举行一场祭祀典礼,并且向他报告目前的国家情况。甲骨卜辞也说,上甲微时常受到商人之报(祭祀)。
  10. 报乙
    • 名:报乙
    • 父:上甲微
  11. 报丙
    • 名:报丙
    • 父:报乙
  12. 报丁
    • 名:报丁
    • 父:报丙
  13. 主壬
    • 名:主壬;甲骨文作示壬
    • 父:报丁
  14. 主癸
    • 名:主癸;甲骨文作示癸
    • 父:主壬

商王

    • 原商族部落首领,商朝的创建者
    • 名:履;今人多称商汤,又称武汤、天乙、成汤、成唐
    • 甲骨文称啺(音「唐」,为甲骨文的「唐」字)
    • 成汤在甲骨文称呼为「成」,丁+戊=成。在祭祀先祖时,殷商人也称呼成汤为「成」(丁+戊=成)、「太乙」(大乙),又称高祖乙。
    • 父:主癸
    • 都城:亳
  1. 外丙
    • 名:胜;卜辞称卜丙
    • 父:成汤
  2. 太甲
    • 名:至;又称祖甲
    • 父:太丁
    • 庙号:太宗
  3. 大庚
    • 名:辩;又作太庚,讹作小庚
    • 父:太甲
    • 兄:沃丁
  4. 小甲
    • 名:高
    • 父:《史记·殷本纪》说他是太庚之子,可是《史记·三代世表》说他是太庚之弟。
  5. 太戊
    • 名:密
    • 兄:小甲
    • 旧说雍己之弟,继雍己之后为国君,然而据甲骨文周祭卜辞,雍己却排在大戊之后,因此学者认为雍己应为大戊之弟。
    • 《史记》称太戊庙号为中宗,谥号穆王。而殷墟卜辞称祖乙为中宗。
  6. 雍己
    • 名:伷
    • 兄:小甲、太戊
    • 旧说小甲之弟,继小甲之后为国君,然而据甲骨文周祭卜辞,太戊却排在雍己之前,因此学者认为雍己应为太戊之弟。
  7. 中丁
    • 名:庄;《竹书纪年》作仲丁
    • 父:太戊
    • 都城:嚣
    • 配偶:癸、名己
    • 《竹书纪年》称中丁于即位元年将都城从亳迁到嚣,这是商朝的第 1 次迁都。
    • 中丁以后,王室经常发生王位的纠纷,「兄终弟及」的制度遭到破坏,所谓兄终弟及是指兄死后,传位给弟弟。
  8. 外壬
    • 名:发;在甲骨文中被称作卜壬
    • 父:太戊
    • 兄:中丁
  9. 河亶甲
    • 名:整;在甲骨文中作戋甲。
    • 父:太戊
    • 兄:外壬、中丁
    • 都城:相
    • 《竹书纪年》称他把国都由嚣迁往相
  10. 祖乙
    • 名:滕(一作胜);又称且乙(「且」是「祖」的本字,实为同一字)
    • 父:仲丁
    • 庙号:中宗
    • 都城:耿、庇
    • 《史记·殷本纪》称他为河亶甲之子,但甲骨文记载他是仲丁之子。
    • 《竹书纪年》称他的庙号为中宗,此说有出土甲骨文为证。
    • 《今本竹书纪年》称祖乙在位期间,将国都由相迁至耿,后又迁都于庇。
  11. 祖辛
    • 名:旦;又称且辛
    • 父:祖乙
  12. 沃甲
    • 名:逾;在甲骨文中作羌甲;《竹书纪年》作开甲
    • 父:祖乙
    • 兄:祖辛
  13. 祖丁
    • 名:新;在甲骨文中作且丁,《今本竹书纪年》称他名新
    • 父:祖辛
  14. 南庚
    • 名:更
    • 父:沃甲
    • 都城:奄
    • 南庚在位期间将国都由庇迁至奄。
  15. 阳甲
    • 名:和;在甲骨文中称象甲
    • 父:祖丁
  16. 盘庚
    • 名:旬;甲骨文作「般庚」
    • 父:祖丁
    • 兄:阳甲
    • 都城:殷
    • 盘庚即位之初,国都位于奄(今山东曲阜)。盘庚力排众议,迁都于殷(今河南安阳西北),史称「盘庚迁殷」。
  17. 小辛
    • 名:颂
    • 父:祖丁
    • 兄:阳甲、盘庚
  18. 小乙
    • 名:敛
    • 父:祖丁
    • 兄:阳甲、盘庚、小辛
  19. 武丁
    • 名:昭;根据《今本竹书纪年》名昭
    • 父:小乙
    • 都城:中商
    • 「武丁」是他死后获得的庙号,殷末又追谥庙号为「高宗」(但在殷墟卜辞中没有该庙号)。
    • 武丁从大邑商(洹北商城)迁都到洹水南岸的中商,就是现在殷墟的主体,发展了殷墟时代。
    • 武丁时期出土的文物很多,甲骨文中有 70% 都写成于武丁时期,殷墟中超过四分之三的人牲都集中在武丁时期,这时开始出现铜、锡、铅三元合金,琢玉工艺也得到很大发展。
    • 妇好:妣辛,中国史上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女元帅将领,也是一方诸侯。
    • 妇妌:妣戊,孝己、祖庚、祖甲母亲,后母戊鼎祭祀的对象。
    • 妇嬕:妣癸。
    • 甲骨文记载还有妇嫀、妇周、妇楚、妇蛭、妇杞、妇妊、妇鼠、妇庞、妇妥等 60 多位,称为「诸妇」。
  20. 祖庚
    • 名:跃(一作曜);又称且庚
    • 父:武丁
    • 母:妣辛
  21. 祖甲
    • 名:载;又称且甲、帝甲
    • 父:武丁
    • 兄:祖庚
    • 庙号:世宗
    • 现代人通过考古研究,知道祖甲在晚年时废除了兄终弟及制,开创了嫡长子继承制。
  22. 庚丁
    • 名:嚣;甲骨文作康丁、康祖丁或康且丁
    • 父:祖甲
    • 兄:廪辛
  23. 武乙
    • 名:瞿
    • 父:庚丁
    • 武乙在位期间,西方的周族首领古公亶父率领族人从邠地迁居岐山,周族逐渐强大。武乙将岐邑赐予周公。武乙三十四年,周公季历前来朝见,武乙赐给季历土地及玉、马等物品。
    • 从甲骨文来看,武乙、文丁、帝乙、帝辛这最后四位商王在位时期,平均每年所杀的人牲还不到两个,人祭规模不仅比之前的时代小了许多倍,甚至比后来的西周时期还要小,这意味着这一时期可能确实发生了改革。
  24. 文丁
    • 名:托
    • 父:武乙
  25. 帝乙
    • 名:羡
  26. 帝辛
    • 名:受(或受德)
    • 都城:沫;后改沬邑为朝歌(今河南淇县)